濰坊職業(yè)學院:從“借船”到“造船”十年職教出海結碩果

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余年,濰坊職業(yè)學院以“出?!睘槠鯔C, 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從“被動參與”到 “主動作為”、從“單一化輸出”到“立體化傳播”,實現了“職教出?!睆摹敖璐龊!钡健霸齑龊!钡目缭绞桨l(fā)展。
依托援外項目 “借船出?!睋P優(yōu)勢
學院依托商務部、山東省商務廳、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非職業(yè)教育聯盟等平臺,借助技術援外項目和技能培訓項目,內外聯動,實現“借船出?!?,邁出“職教出?!钡谝徊健W?009年開始,學院承擔商務部援剛果(金)恩塞萊旱作物示范推廣項目。多次派遣農業(yè)專家赴剛果(金)進行技術援助,培訓技術人員2000余人次。與山東省商務廳聯合,連續(xù)4年承辦農業(yè)技術援外培訓班,在華培訓國際農業(yè)技術人員 165名。
服務企業(yè)走出去 “同船出?!痹?/strong>
學院與中智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國際)、山東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等央企、國企合作,實現校企“同船出海”,服務企業(yè)“走出去”。與中智國際合作選派2批教師赴非承接烏干達工業(yè)技能培訓與生產中心職業(yè)技能培訓項目;與中航國際合作加納大中專升級改造項目,選派3名教師赴加納開展技術培訓獲高度評價;與赤峰黃金及其海外子公司深度合作,建立中文工坊及老撾—班墨學院,為職教出海開辟新戰(zhàn)場。
服務“一帶一路”共建 “造船出海”樹品牌
學院變被動為主動,響應“一帶一路”共建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分別在烏干達、剛果(金)、巴基斯坦建立海外技術培訓中心3個,大力開展“中文+職業(yè)技能”培訓,累計培訓學員1100余人。開發(fā)并輸出教材9部,課程標準、專業(yè)標準25項。學院與加納庫馬西技術大學合作共建非洲首家“網絡中文課堂”,采用“遠程直播+輔導”新模式為加納學生開設中文課,該校350名在校生參與,項目獲評中文聯盟數字化教育金牌合作機構。
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與探索,濰坊職業(yè)學院“職教出海”成效顯著,碩果累累,獲《中國教育報》、剛果(金)國際電視臺、加納時報(Ghanaian Times)、萬象時報(Vientiane Times)等多家國內外媒體報道,相關案例兩次獲得全國校長聯席會議優(yōu)秀案例。學院領導受邀在第25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2024年世界中文大會、濰坊市第三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話會等各級各類會議論壇作典型案例分享發(fā)言,不僅在國際舞臺上樹立了鮮明的品牌形象,更為我國職業(yè)教育國際化進程貢獻了重要力量。(藺永剛 鞠發(fā)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